- 時間:2021-08-17
- 點擊:0
- 來源:新甘肅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潔
杜鈞是酒鋼公司一線工人,榮獲全國勞模、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等榮譽稱號,未曾評過初級、中級職稱,也沒有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過學術論文,卻被評為甘肅省第一個“工人教授”……
2021年4月,甘肅省人社廳出臺了《關于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實施辦法》,在全國較早建立起了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職業發展貫通機制。工人可以評教授,教授可以評技師,改變了這兩類人才職業發展“獨木橋”和“天花板”現象,為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搭建起了成長“立交橋”。
《辦法》使杜鈞、張自飛、潘從明等10名高技能人才獲得高級工程師職稱,成為名副其實的“工人教授”,也是我省首批實現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受益者。
特殊人才特殊評價
2018年,甘肅省人社廳就制定出臺了《甘肅省特殊人才職稱特殊評價暫行辦法》,啟動實施特殊人才特殊評價,采取“一人一事、一事一議、特事特辦”方式,對省內作出重大貢獻人才、從國內外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及甘南、臨夏州引進人才、其他新興產業、身懷絕技的特殊人才,不受學歷、資歷、臺階、論文、身份等限制,建立職稱評審“綠色通道”。
為此,省人社廳牽頭組建全省特殊人才評價組,實行與評委會評審模式完全不同的評價方式,采取專家組組長負責制,以專家實名投票表決的方式確定人選,人才通過評價后,崗位聘用指標由省人社廳專項下達。
兩年多來,全省共有255名人才通過該綠色通道獲得高級職稱,通過特殊人才職稱評價,杜鈞成為了“工人教授”,秦安縣農民靳志強成為了“農民教授”,大禹節水集團30歲的王浩宇是我省最年輕的正高級工程師,857名“快遞小哥”評了職稱……
從“能參評”到“評得上”
為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拓寬人才發展空間,促進人才合理流動,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和地位。省人社廳聚焦“技能甘肅”建設,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關于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辦法》。
《辦法》以支持高技能人才參加工程系列職稱評審為工作重點,將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的貫通領域擴大為工程、農業、藝術、體育、工藝美術、文物博物、實驗技術、技工院校教師等職稱系列。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取得經濟、會計、統計、審計、翻譯、出版、通信、計算機技術與軟件等的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對新興職業、新興領域,在職業分類基礎上,還進一步明確了高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的專業對應關系。
《辦法》明確指出,不將論文、外語、計算機等作為高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的限制性條件,具備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的技能人才,達到相應的工作年限即可申報職稱評審。重點評價技能人才在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執行操作規程、解決生產難題、參與技術改造革新、工藝改進、傳技帶徒等方面的實際能力和貢獻。另外,技能競賽獲獎情況、行業工法、操作法、完成項目、技術報告、經驗總結、行業標準等創新性成果均可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內容。
符合技能評價條件的專業技術人才,可按規定申請相應職業(工種)的職業技能評價。專業技術人才取得貫通領域助理級、中級、副高級職稱,累計工作年限達到申報要求的,可分別申報與現崗位相對應職業(工種)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技能評價。正高級職稱不受年限限制,可直接申報相應職業(工種)高級技師資格。
兩類人才職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為確?!秾嵤┺k法》落地生效,省人社廳同時修訂完善了各系列(專業)職稱評價條件標準,首先在工程、藝術等8個貫通領域職稱評價標準中明確了“兩類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具體規定,貫通領域實行職業資格考試的專業,不再開展相應層級的職稱評審。專業技術人才取得的工程領域職業資格,可對應相應層級的職稱,并可作為申報高一級職稱的依據。技能人才技工院校中級工班、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畢業生參加職稱評審時分別按相當于中專、大專、本科學歷同等對待。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符合條件可分別申報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職稱。獲省級以上獎項的高技能人才,參考其他業績,原則上可申報高級職稱評審。
同時,省人社廳會同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制定出臺了《甘肅省農村實用技術人職稱評審辦法》《甘肅省農村實用文化人才職稱評價條件標準》,鼓勵農民人才參加職稱評審,為我省鄉村振興戰略作貢獻。
為增加高技能人才職稱的“含金量”,《辦法》鼓勵用人單位對在聘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在學習進修、崗位聘任、職務職級晉升等方面,比照相應層級專業技術人員享受同等待遇。鼓勵企業為各類優秀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設定特聘崗位津貼、帶徒津貼等,參照企業內部中高級管理人員標準落實待遇。

(圖片來自網絡)